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首页德育中心教学科研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点击数:8311次 更新时间:2018-12-3 9:51:56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确实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它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长期以来以班级整体为主、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交往,强调了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目前已较广泛地为老师们所采用。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教学,但在某种程度上仅停留在形式上,目的是使课堂气氛热闹而已。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等其他同学开口就已经把自己的观点、意见说出来了。成绩较差的同学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发。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小组成员间的两极分化。教师要防止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师生交往方式,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探讨。 

第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交流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成目标的。为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在分组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讲,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低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在人数上不能过多,一般是2---4人。 


第二,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培养得力的组长。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但如果不分工,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差一点的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索性聊天。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应尽可能考虑到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的成果和疑惑;汇报员负责展示本组的问题和成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交流时各尽其责,就会大大减少交流中不知所言或聊天的现象。当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应在一定时间调换。组长的选择也很重要,先要选乐于助人、有一定号召力、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组长,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轮流,并进行积极培养。

第三,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交流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通常是学习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后进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自学文本时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和问题记下来,小组交流时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尤其对反应稍慢和学困生有很大帮助。        

第四,把握小组合作交流的契机。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效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合作交流的时机,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小组合作交流素材,精心安排合作交流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地方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才有合作的价值。低年级阶段,教材中有许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许多易混概念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许多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等待学生去解决,学生独立学习而自感困惑无法处置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索、寻找规律、辨析概念、解决问题。在集思广益中,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

第五,明确小组合作交流的目标。小组合作交流是由教师发起的,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交流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解了合作交流目标的意义,才能是使合作交流顺利进行。因此,每次合作交流,教师应该提出合作交流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怎样做。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方向性,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知从何思起、说起。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适度,保证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以达到合作交流的最佳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沿着具体、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开展合作。

第六,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初期的低年级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主动思考,也不会用言语表达。教师应耐心辅助,鼓励、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表达的情境,激发学生动脑、动口的欲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敢想、敢说的勇气和习惯,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更正他人的观点,在交流时说话条理清楚,有重点,要让别人听得见。其次,培养学生倾听、讨论的习惯。因为年龄因素,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发表意见。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一是认真听他人表述观点,不插话;二要听清别人说了什么;三是听后作思考,别人哪里说得好,哪里不足,想自己该怎么说。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提示、点拨、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第七,课前充分预习。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课前充分预习好课程,课堂上小组才能更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分步骤预习课程,初步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预习不仅有利于自学,也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有话可说,话题更符合学习的内容。   

第八,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交流中去。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不要无事可做,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焦点、发言的状况等等,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引导、调控,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第九,为激励学生合作交流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法、评选最佳组长等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达到解疑质疑的目的。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同学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  

第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组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他们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小组活动中的主动者,同学是互赖者。教师要在平时注意训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这样合作才有章可循。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索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形成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教师可鼓励小组中的优、中等生为后进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或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同时要求后进生课余自觉地进行学习,不清楚的地方大胆、虚心地请教。这种关心帮助的方法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地为后进生起到补缺补漏的作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消除自卑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和团体成员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这样他们不再是老师的木偶,不再是优等生的陪衬,他们可以挺起人格的脊梁,在课堂上与老师对话,与优等生平分秋色。有了成功的愉悦感,有了人格的尊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

总之,小组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交流的充分与否影响全班交流的质量,也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因此,一定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防止走过场。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关于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知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
广告服务 | 学校概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校长寄语
望都县职教中心 2007-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10476号-1
邮件:wdxzjzxjyc@126.com 电话:0312-7801802  地址:望都县赵庄乡政府东一华里